癔病是一種情感精神性疾病,疾病的表現各式各樣,看起來也很危險,但物理檢查的時候發現一切正常,在治療方面也很棘手。現代社會,由於學校、社會和家庭的壓力,使很多的孩子都換上了輕重不等的癔病。這些孩子通過癔病的方式來引起人們的注意,呼喚父母的關愛。但是,如果我們不能夠識別孩子的癔病,找不到正確的方法醫治,就會耽誤孩子的一生。下面分享一位癔病男孩的治癒經歷:
多年前在中國行醫的一天上午,神經精神科的主任和主治醫師一同來到我的科室,慎重的邀請我和他們共同治療一個癔病患者。
這是一位11歲的男孩,經常不明原因的出現四肢抽搐、角弓反張,在神經精神科已經住院治療3個多月也不見好轉,做了多種檢查,沒有发現任何神經方面的問題。為了排除神經營養不良引起的病變,也給予了營養神經的藥物治療,但病情仍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。因此醫生們高度懷疑這個孩子患有癔病。
經過反覆詢問病情,發現這個孩子的父親因為望子成龍心切,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極其嚴格,如果考試成績不好就會狠狠地揍他,孩子因此很怕上學、害怕考試。有一次孩子不明原因突然出現了四肢強直的癥狀,父母非常緊張,立即帶他去看醫生,並且對他十分關愛,自然也不用上學,也不會挨打。至此以後,孩子好像得到了生病的甜頭,不斷地出現四肢強直的情況,並且癥狀越來越重,最後發展到四肢強直发抖,脊柱也開始強直反張,以至於不能上學,四處求醫,但都不知道孩子患了什麽病,也沒法治療。
後來神經精神科的醫生們仔細觀察這孩子,发現他說話的時候身體會慢慢地放松一點,睡覺的時候身體會放松下來,其它時候基本上都是強直狀態。於是推斷孩子可能患有癔病,是因為不想上學害怕挨打所導致的。於是開始對孩子進行開導,並與家長溝通,讓家長不要再給孩子施壓,這樣以來,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轉,但是還不能夠根除,每天仍然犯病。
神經精神科主任聽說針灸可以醫治癔病,而且癔病也很容易受到暗示。因此他們決定讓孩子知道,他們會有一位很有名望的中醫師來為他治病,以此增強孩子的信心。
我和那位主任及主治醫生一同來到孩子的病房,只見那孩子非常消瘦,躺在床上,四肢強直,角弓反張,還不時地抽搐,面容十分痛苦,樣子極其可憐。我跟孩子交談了一會兒後,他的身體漸漸放松了一點,但好像意識到了自己在放鬆身體,立即又僵硬起來,並開始全身發抖。
我決定給孩子針刺頭部的神廳、印堂 、百會,雙側的曲池、合谷、陽陵泉、太衝、足三里、三陰交,並且告訴孩子,我進針以後他會感到酸麻和放電的感覺,這樣經絡就可以疏通,筋脈可以舒緩,他的身體就可以放鬆下來。進針後病人果然感到酸麻及放電樣感,而且針感傳導的很遠,整個四肢都打通了,他的四肢很快放松下來,接著軀體也放松下來。我又給他留針20分鐘,讓他的身體徹底放松,然後取針。取針後他的身體仍然非常舒緩,並感到飢餓,開始正常吃飯。
第二天早上,神經精神科主任特地過來告訴我,說患者自從針灸後情況一直都很好,當天下午家長還帶著孩子出去逛公園了,今天一早就辦理了出院手續。
後來隨訪得知患者情況一直很好,沒有再發病。
癔癥又稱為“歇斯底里癥”,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性疾病,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,可以是任何一種疾病的癥狀表現,卻沒有該疾病的病理特征,所以有人稱這類患者為“疾病模仿家”。這種人在性格上一般都比較自我、易受暗示、情感脆弱、富於幻想、表現誇張等。 西醫對該病的處理除了對癥治療外,主要是暗示療法、催眠療法等。
家長在發現孩子患有癔病後一定不要點破,更不要責備孩子裝瘋賣傻,這樣可能會進一步刺激孩子,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有病,會更加誇張的表現病態,天長日久,不僅癔病會加重,也會逐漸滋生其它疾病,成為不治之病,這樣孩子就廢了。家長一定要省視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現了什麼問題,再看看孩子有那方面的問題,與醫生積極配合,就能治癒孩子的癔病。